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管理——精准防护策略

不同群体的口腔需求差异显著,需制定个性化方案。
1. 孕妇:激素变化与口腔健康的“双重考验”
- •风险:孕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,轻微刺激即可引发牙龈炎(妊娠期龈炎);若孕前存在未治疗的龋齿或智齿,孕期可能急性发作(疼痛影响进食与休息)。
- •防护:孕前完成全面口腔检查(治疗龋齿、拔除阻生智齿);孕期每日刷牙2次,使用软毛牙刷;若出现牙龈出血,可用淡盐水漱口(避免用力擦拭);补充维生素C(增强牙龈抵抗力)。
2. 儿童:习惯养成与早期干预
- •重点:培养自主刷牙兴趣(通过游戏或奖励机制);避免含奶瓶入睡(预防奶瓶龋);定期涂氟(每半年1次,增强牙釉质抗酸性);6-12岁关注换牙期(若恒牙萌出但乳牙未脱落,需及时拔除乳牙)。
3. 老年人:功能维持与全身健康关联
- •挑战:牙龈萎缩导致根面龋(牙根暴露部位易龋坏)、牙列缺损影响咀嚼与发音;部分患者因佩戴活动义齿不当引发黏膜损伤。
- •防护:缺牙后及时修复(种植牙或固定义齿优先);活动义齿每日睡前取下清洗(避免细菌滋生);定期检查牙槽骨骨量(为种植牙做准备);关注口腔黏膜变化(白斑、溃疡长期不愈需排查癌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