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疾病的“元凶”与早期信号——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

口腔疾病的“元凶”与早期信号——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

口腔疾病多为慢性进展,早期症状隐匿,但危害深远。

1. 最常见的两大疾病

  • •​​龋病(蛀牙)​​:病因是口腔中的致龋菌(如变形链球菌)分解食物中的糖产酸,腐蚀牙釉质形成龋洞。早期表现为牙齿表面的白垩色斑块(脱矿),逐渐发展为褐色龋洞(累及牙本质后遇冷热敏感)。若未治疗,龋坏会蔓延至牙髓(引发剧烈疼痛),最终导致牙齿丧失。
  • •​​牙周炎​​:由牙菌斑(附着于牙齿表面的细菌膜)和牙结石(矿化的菌斑)刺激牙龈引发。早期为牙龈炎(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),若不及时清洁,炎症会破坏牙槽骨(支撑牙齿的“地基”),导致牙龈退缩、牙齿松动甚至脱落。

​数据​​:我国35-44岁人群牙龈出血检出率87.4%,65-74岁人群全口无牙率为4.5%(农村高于城市)。

2. 早期预警信号

  • •牙齿:敏感(喝冷热水酸痛)、变色(龋洞内黑色/褐色)、表面缺损(磨损或酸蚀);
  • •牙龈:刷牙出血、红肿(正常牙龈呈粉红色且质地坚韧)、退缩(牙根暴露);
  • •其他:口腔异味(长期口臭可能源于牙周炎或龋齿)、口腔溃疡(持续2周不愈需警惕癌变)。

​案例​​:一位40岁男性因“牙龈出血”未重视,3年后发展为重度牙周炎,多颗后牙松动脱落,咀嚼功能严重受损。